“目前,全國有多個省份在申請加入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踴躍程度超過預期。”這是近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管局獲悉的消息。
4月19日,國家藥監局在上海召開了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以下簡稱“注冊人制度”)試點座談會。會上,上海、廣東、天津三地藥品監管部門分別就前期試點工作進行了交流。來自19個省(區、市)藥監部門的參會代表表達了對進一步擴大注冊人制度試點、更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的期許。此次座談會也釋放出注冊人制度將進一步擴大試點的信號,我國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有望步入新階段。
三地先行先試
注冊人制度先行先試于上海、廣東、天津三地自貿區。
2017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要優化創新要素的市場配置機制,允許自貿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委托上海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
2017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推動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全面實施。允許醫療器械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申請醫療器械上市許可。
“一直以來,我國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實行產品注冊和生產許可二證制度,即產品要獲得產品注冊證、生產要獲得生產許可證,并由組織生產的同一主體(創新產品除外)申請。注冊人制度實現了產品注冊和生產許可的‘解綁’,更利于鼓勵創新、整合社會資源、加快醫療器械產品上市。”上海市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管處處長林森勇認為。
2017年12月,原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了關于實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7月,上海市藥監部門將試點擴大到上海全市。
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允許廣東自貿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委托廣東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允許天津自貿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委托天津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
2018年8月14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同意開展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的批復》,同意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開展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
初嘗改革甜頭
“從我們企業試點實踐來看,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能有效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優勢,實現專業化分工合作,進一步縮短了產品上市周期,節約了研發成本投入。以我們首個獲得試點注冊證的產品為例,節約了1000多萬元研發投入。”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勇說。
2018年2月8日,上海遠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單道心電記錄儀獲得由上海市藥監部門頒發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成為國內首個享受到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新政的產品。持有注冊證的遠心醫療和受托生產的微創電生理都隸屬于上海微創,上海微創由此成為我國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的首個贏家。嘗到甜頭的上海微創,嘗試力度越來越大。截至目前,該企業已經有7家公司12個產品申請注冊人,其中有2個產品已獲得注冊證。
除上海微創的2個產品外,上海還有4家企業6個產品在試點過程中獲批。試點形式除上海微創的集團內部委托,還出現了擴大生產場地、多點委托,注冊人為科研型企業、醫工互動,非關聯主體跨區域委托、進口產品轉國產化等。
以美敦力獲批的手術動力系統為例,其受托企業為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藥監局醫療器械注冊處處長林峰表示,該產品獲批上市僅用了45天。“該產品原應作為進口產品注冊,但在試點過程中是本地注冊、本地制造,使得本地化轉移成為可能。該產品上市也意味著將來我國會有更多先進醫療器械不再通過進口,而是通過本地注冊、生產,實現快速上市。”林峰說。
林峰介紹,上海還有8家企業的16個產品已納入試點范圍;109家企業的334個產品有參與試點意向,并在積極準備中。近期,普陀、閔行、楊浦、松江幾個區的相關企業相繼申報參與試點。
廣東、天津試點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9月29日,深圳邁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射泵,委托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完成注冊審批程序,獲得廣東省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后的首張二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廣東已有1家企業5個產品獲批,8家企業15個產品進入審評通道,30多家企業提交了參與試點意向書,涵蓋二類、三類產品。
“目前,在天津自貿區已有1家企業完成醫療器械注冊人申報,注冊產品在審。有4家企業已完成注冊人與受托企業協商考察,處于注冊樣品生產、注冊樣品檢驗等申報前期的準備階段。”天津市藥品監管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期待試點范圍擴大
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問題,比如一些企業將注冊人制度簡單理解為委托生產,沒有意識到注冊人要對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承擔主體責任;有些企業為享受試點期間的鼓勵政策(如優先審評等),刻意拆分出持證人或受托人;部分持有人和委托人之間產生知識產權糾紛等。此外,由于目前試點范圍的局限性,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所能釋放出來的紅利依舊有限。
浙江省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坦言,資本的逐利性決定其會選擇環境好、成本低的地區進行生產。上海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注冊人完全可到周邊省份去尋找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背景下,注冊人試點應拓展到上海周邊省份。
天津市藥監局相關人士也表示,希望能夠允許京津冀互相委托生產,更好地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按照廣東省的實施方案,下一步還要繼續試點跨區域委托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等各種類型改革,為今后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在省內全面鋪開積累經驗。要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求,推動將試點范圍擴大至珠三角9座城市(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佛山、肇慶、珠海、中山、江門)。”廣東省藥監局行政許可處處長方維說。
在采訪中,李勇也表示,在下一步試點中,希望能夠允許跨省設立生產場地、簡化跨省搬遷企業產品注冊及生產許可——積極探索跨區域監管,已成注冊人制度試點不可回避的話題。
業內人士強調,在試點過程中,醫療器械注冊人應當具備哪些能力或者條件,應當承擔哪些義務;藥監部門需要出臺哪些制度保證注冊人義務的有效落實;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實施會給監管帶來哪些挑戰,這些挑戰如何破解等問題,還需進一步討論。而找到上述問題解決路徑有待試點工作的進一步探索。
【來源】文/《中國醫藥報》記者 胡芳
【聲明】文章內容與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或轉載,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迅速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