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金融時報》獨家披露,受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企業Medline Industries(以下簡稱Medline)宣布推遲原定于2025年第二季度的美國上市計劃。
來源:金融時報
此次IPO原計劃籌集資金超50億美元,估值達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0億元),該動態曾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根據2024年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100強榜單,Medline年收入高達232億美元,僅次于美敦力、強生醫療和西門子醫療。
Medline誕生于1966年,由Jim Mills與John Mills兄弟攜手創立,Mills家族至今依舊穩居第一大股東之位。
主營業務上,Medline深耕低值耗材市場,其產品體系涵蓋超過55萬種專業醫療產品及臨床解決方案,具體品類包括但不限于:外科防護服飾、精密檢查手套、先進診斷設備、醫用防護面罩以及高精度溫度計等,全方位滿足醫療場景的多元化需求。
Medline一向看重市場拓展與供應鏈管理,尤其自2021年出售股份獲得大量資金后,Medline頻繁收購擴大產品線,自建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等,以強化其全球供應鏈。2025年1月1日,Medline原品牌負責人和原供應鏈管理專家分別晉升為首席產品官和首席運營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Medline的重要供應市場,振德醫療、奧美醫療、尚榮醫療等皆是Medline的供應商,Medline還曾在2020年推動美國政府實現了口罩、手套等30項從中國進口的醫療物資商稅豁免。
02
自特朗普再次上臺以來,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貿易博弈的戰火迅速蔓延至多個領域,不僅僅是Medline,多家械企皆處于風暴之中。
上月末,強生公司表示,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550 億美元,包括建立三個新的生產基地并擴大其藥品和醫療技術網絡中現有的其他生產基地。
幾日前(2025年4月11日),醫械公司Retractable Technologies正式對外公布了一項裁員計劃,裁員比例約為7%。
據估算,此次裁員舉措有望為該公司節省約160萬美元的年度工資與福利支出,這一數額在預計總勞動力成本中占比約7.8%。
從崗位分布來看,受此次裁員影響的崗位中,72%集中于一般和行政職能部門,其余則分布于制造或制造支持崗位。為妥善安置受影響員工,公司將向他們發放總額約30萬美元的一次性離職補償金。
這一決策背后,是公司為持續投入更多資源,以提升在美國本土的制造能力,并逐步減少對中國制造的依賴所做出的戰略調整。
長期以來,Retractable銷售的大部分產品均由中國合同制造商負責生產。
然而,關稅政策對中國進口產品產生的重大財務影響,使得公司難以繼續維持這一生產模式。鑒于此,公司決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將關稅風險降至最低。
在供應鏈遭受沖擊的同時,頭部械企的股價也隨之劇烈震蕩。
在主要的醫療科技股中,直覺外科 (Intuitive Surgical)、波士頓科學 (Boston Scientific) 和史賽克 (Stryker) 在特朗普政府不可預測的關稅舉措下皆產生了較大幅度的跌幅。
以下是 10 家最大的醫療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現:
以直覺外科Intuitive為例,作為領先的軟組織手術機器人公司,其投資者對美國與墨西哥貿易戰升級的潛在影響尤為敏感。
據悉,該公司許多手術機器人器械均在其位于墨西哥墨西卡利的制造工廠生產。公司高管在1月23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坦言,如果對墨西哥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可能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受此影響,其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已下跌了19%以上。
波士頓科學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盡管投資者關系副總裁喬納森·蒙森在2月5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關稅阻力應該是可控的,因為該公司在墨西哥、加拿大或中國沒有大量的制造或采購業務。
然而,從具體數據上看,在其去年超過160億美元的營收中,約有10億美元來自中國(且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醫療技術貿易組織AdvaMed仍在游說特朗普政府對醫療技術行業實行關稅豁免,類似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該行業對中國關稅的豁免。
AdvaMed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惠特克(Scott Whitaker)表示:“我們2月1日尋求醫療科技豁免的聲明仍然有效。我們擔心任何關稅對美國——以及我們服務的患者的影響,我們正在監測關稅對醫療供應鏈的影響,并將與政府分享我們的觀察結果。”
結 語
關稅風暴的猛烈沖擊下,供應鏈只是行業劇變的先聲,Medline的IPO推遲、Retractable的產業鏈遷徙、頭部械企的市值蒸發,都是變革挑戰中的冰山一角。
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壓力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無疑成為橫亙在每一家醫療器械企業面前的一道艱難且亟待破解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