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備集采大訂單接連落地,企業的業績復蘇將得到兌現。
01
福建CT、MR設備集采結果公布
國產品牌占主流,西門子單價最高
4月22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福建省2024年CT、MR醫用設備集采結果公告》,除采購包1因有效供應商不足廢標外,采購包2-7均順利完成招標。其中,采購包2的中標金額較品類預算下降30%,采購包3-7分別下降66.7%、33.3%、46.2%、38.5%、40%。
根據福建此前發布的通知,此次設備集采的7個采購包分別為256排及以上CT包1(廢標)、256排及以上CT包2、1.5T及以上MR包1、1.5T及以上MR包2、3.0T及以上MR包1、3.0T及以上MR包2、3.0T及以上MR包3。此次采購包2-7的中標總金額為4.08億元,較采購招標公告披露的品目預算(7.41億元)下降約45%,且均順利完成采購數量。從中標情況可見,國產品牌在福建設備集采占據絕對主流(萬東醫療3、東軟醫療1、賽諾威盛1),西門子系唯一中標的外資品牌,但其產品單價和總金額均為本輪最高(862萬/1.0344億)。02
設備集采密集啟動
需求釋放、市場回溫
4月21日,江蘇衛健委發布《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2024年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項目常規CT、MR及DR、超聲等設備集中采購調研公告》。
調研產品涉及CT、口腔CT、數字化乳腺X射線機、MR、DSA、DR、數字胃腸機、移動式C型臂X射線機、心臟超聲、婦產科超聲、全身超聲、便攜式超聲。疊加此前啟動調研的高端CT、高端MR和LA等,總涉及品類已達28個。河南、湖南兩省也于近日啟動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項目公開招標,預算金額分別為9.09億元和4.86億元,均將在今年5月迎來開標。基于前期經驗積累,醫用設備集采已度過試水階段,正式邁入全面爆發期。各類大訂單接踵而至的同時,采購模式也逐步走向規范。4月16日,內蒙古醫保局發布《內蒙古自治區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工作規范(試行)(征求意見稿)》,明確包括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單一來源、競爭性談判、詢價等7種集采方式,針對不同設備類型的采購主體選擇,以及具體的啟動頻次和主管單位。根據平安證券研報分析,CT采購規模自2024年第四季度逐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增長55%;MRI增長更為迅猛,12月招投標規模達32.8億元;分子PET設備12月同比增長200%,2025年1月同比增長546%;DSA自2024年11月起保持較快增長。邁瑞醫療4月23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根據眾成醫械的數據顯示,自2024年12月份以來,醫療設備的月度招標數據持續改善。但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從公開招標到收入確認的時間差被顯著拉長;同時,考慮到受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數分布失衡的影響,公司預計從今年三季度開始業績復蘇將得到兌現,其中國內市場有望迎來重大拐點。開立醫療在近期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據該公司統計,2024年醫療設備行業批復的采購項目約600多億元,完成招標采購僅有10%左右。根據市場反饋,尚未完成招標的,預計會在2025上半年加快落地,疊加2025年新批復項目,醫院端的招采預期較好。現階段,中美關稅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醫用設備的市場邏輯正在被重塑。外部環境的變化為國產提到創造了巨大機遇,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追逐也未停歇。基于在華生產或技術授權等舉措,跨國企業同樣能滿足國內采購條件,這在本輪福建集采中已被證明。同時,高端產品的技術壁壘尚未被完全打破,外資品牌在該層面的競爭力依然強勁。從耗材和藥品的經驗出發,集采對原有市場能夠形成全方位沖擊。然而基于價格、使用場景、參數等客觀因素限制,設備集采很難達到藥耗同等規模,其最終對市場的影響程度目前尚不能準確判斷。但變革的號角已經吹響,醫療設備市場的拐點正在到來。聲明:本文僅作信息傳遞之目的,僅供參考。本文不對投資及治療構成任何建議,請謹慎甄別。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為保障雙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創新網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