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訊飛醫療是由A股上市企業科大訊飛旗下智能醫療業務拆分而來,并于去年12月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
公司業務主要涉及醫療器械銷售和依托醫療行業相關人工智能技術,開展AI導醫導診、語音電子病歷、影像識別、輔助診斷等業務。
從財報數據來看,訊飛醫療2024年醫療業務結構性增長顯著,營收與毛利率雙提升。
此外,在公司的核心技術上,訊飛醫療背靠百億AI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并以40%營收占比(2.97億元)持續加碼技術研發,成功推出首個國產化深度推理醫療大模型。在全科輔助診斷、專科主診斷及健康咨詢等場景中,準確率分別達94%、90%和89%,超越國際同類產品。
從財務表現到技術突破,都證實了科大訊飛跨界醫療領域后已形成多維度競爭優勢。7.34億元營收背后不僅是數字增長,也代表科技股跨界醫療的可行性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巨頭頻頻跨界,
科技股的醫械業務走到哪了......
在這場跨界浪潮中,科大訊飛并非跨界醫療器械企業的先行者。近年來,國脈科技、字節跳動、華為等多個科技頭部企業紛紛入局醫療賽道,企圖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國脈科技:年收入創近6年新高
今年1月,同樣跨界醫療領域的國脈科技發布業績預告:公司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全年收入創近6年新高,凈利潤創歷史新高,預計增長53%-82%,公司在包括醫療在內的多個業務板塊均有所突破。其中AI醫療概念股在3月10日集體暴漲,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封板。
國脈科技的三連板,不僅說明了市場的熱情高漲,也是科技跨界醫療領域的肯定。
華為:年收入超8600億
在這個領域,華為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根據華為2024年報顯示,華為公司收入超過8600億元,相比于2023年的7042億元,超出1500余億元,增長超過22%。其中AI醫療板塊營收23.6億元。
此外,華為在前段時間宣布正式成立“醫療衛生軍團”,用AI大模型為中國醫院裝上“智能心臟”,提升醫療效率和質量。
隨著超20個醫療衛生軍團的建立,華為與多家企業深度綁定合作,預計2025年華為醫療版塊的業績也將提升至新的臺階。
字節跳動:繼續加碼新增長點
為了在醫療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字節跳動跨界后也是不計成本、一路馳騁。但從公司財報來看,企業在快速布局的同時,業績增長上正面臨嚴峻挑戰。
2024年前三季度,字節跳動的收入增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此外,其利潤率在“去肥增瘦”獲得短暫提升之后,重新進入了下滑通道。目前,字節跳動的醫療健康業仍然缺少能持續跑通的盈利模式,這使得企業在該領域的投資難以獲得預期的回報。
然而字節跳動并未停下腳步,今年1月再斥資建三級醫院,據了解,這家醫院是字節跳動此前收購的美中宜和醫院下屬院區,該醫院在2024年業務營收實現大幅增長。而字節跳動此番意圖明確,想要通過線下醫院在醫療賽道實現新突破。
過去,醫療行業的高專業門檻要求涉足者具備極大的認知成本,但隨著AI技術飛速發展,這一局面顯著改變,科大訊飛、國脈科技、華為、字節跳動等跨界便是最好的注腳。
這些科技公司憑借其在數據、技術、用戶等方面的優勢,在AI醫療、醫學影像學、睡眠數據、心率數據、問診數據等方面巧妙布局,不僅開辟了新的盈利增長路線,還提升了其估值水平。
較之其他行業,醫療市場規模大、成長力強。疊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需求增長,以及公眾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追求,為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未來或有更多科技巨頭下場。